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B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P区域的等高线图显示: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形成了扇状的堆积地貌,应属于冲积扇地貌。
2.根据图中30°纬度、西侧沿海自南向北的洋流、山麓地区的常绿林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其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区域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由于地形的限制,使得地中海气候只分布于沿海地区),P处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其东侧上游的高山冰雪融水(容易错判为降水补给,从该处的植被、等高线分布等判断可以排错),在7月份为其冬季,温度较低,冰雪融化量较少,从而导致该段河流流量较小,沉积作用最显著。
3.按“取水方便”可以排除甲、丁;按 “地势平坦、无水患洪灾”可以排除丙。乙地靠近河流上游、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较平坦,较满足聚落选址原则。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河流;聚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以下4题。
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3.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16.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7.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1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