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依据房屋朝向可判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地区房屋门窗朝南,南极地区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条件
④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多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非洲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明显的原因是
①沙漠面积大 ②地形单一、海岸平直
③赤道横贯中部,非洲大陆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上对称 ④非洲原始自然环境保护良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下列有关图中⑤处沿海气候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②处在背风坡
③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发射时,伦敦(零时区)时间是
A.9月29日13时16分B.9月29日5时16分
C.9月30日5时16分D.9月30日13时1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风水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在当时其积极意义是能够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一: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见下图)。
材料二: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见下下图)。
材料三:在河流拐弯处不同位置,流速不同,如下图所示。
弯道水速示意图
(1)读材料一及图示,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图示,分析“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中弯道a、b、c三处水流速度大小。(按由大到小排列)
(4)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 深海沟 B. 岛弧链
C. 板块生长边界 D. 板块消亡边界
【2】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 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 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减慢
C. 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
D. 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一位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在广阔低平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位同学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A.东北平原B.河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
【2】该地区的土壤为 ( )
A.黑土B.红壤C.水稻田D.紫色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
A.自上游向下游增大 B.自上游向下游减小
C.中游最大,向上、下游减小 D.中游最小,向上、下游增大
【2】该河流的补给水源最主要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3】该河流下游无支流,其最主要成因是
A.干湿季分明 B.地形平坦
C.地上河 D.植被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月8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首次在罗斯海发现新锚地,图中A地拟建我国第6个极地科考站。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地
A. 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向 B. 与中山站均濒临太平洋
C. 自转线速度比长城站慢 D. 距离泰山站约9900千米
【2】两极地区
A. 半年极昼与半年极夜交替出现 B. 冰川地貌广布,均能看到企鹅
C. 大洋环流均呈顺时针方向 D. 常年寒冷,盛行偏东风、降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画出大洋西部两支南北流向的洋流。(要求:寒流用虚线箭头,暖流用实线箭头。)
(2)图中40°纬线附近大洋西部等温线较东部________(稀疏或密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P处海域多海雾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