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试列举19世纪后期以来对M河流域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3分)
(2)M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但在开发过程中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试分析其原因。(2分)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___,从气候、地势、水系三方面分析此处水能
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4)举例说明M河流域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2分)
(1)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3分)
(2)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或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需要水电代替供电。三类电厂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2分)
(3)长江三峡 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4分)
(4)流域内工业的发展产生大气污染;大坝的大量修建影响水生生物的自然迁徙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M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掠夺式开发导致区域的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M河流域水能丰富,但仍发展火电、核电,是因为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或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需要水电代替供电。三类电厂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从气候看,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从地势分析,N河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从水系角度分析,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水量大,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4)M河流域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过程中,流域内工业的发展产生大气污染,大坝的大量修建影响水生生物的自然迁徙等,是可能产生的副面作用。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的综合开发条件及影响,水能丰富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专题复习考前体系通关题型一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2年7月20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详细介绍了西藏地区的“一江两河”工程,“一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两河”指的是拉萨河和年楚河,“一江两河”工程的实施保障了西藏地区粮食和蔬菜供应。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一江两河”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一江两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2~24 ℃,年降水量在270~550 mm,适合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
(1)简述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
(2)结合材料二,简述“一江两河”流域地区的气候特征。
(3)结合材料,简述“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三轮专题复习考前体系通关方法一 图解法(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B.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
C.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D.图中水库大坝的坝高可达15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 )
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湖北随州市高二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和终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湖北随州市高二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输出叙述正确的是( )
①输电会造成消费区的大气污染
②输电成本较低
③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所损耗
④输电会加剧该省的水资源紧张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A为“世界某区域图”,图B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图A中甲、乙两地,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
2.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课标Ⅱ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