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是某山地1月、7月气温和年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显示当地

A.降水量与海拔成正相关 B.降水量与海拔成负相关
C.年均温与海拔成正相关 D.年均温与海拔成负相关
【小题2】图中1000米处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热,年降水量较多
C.全年高温少雨 D.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少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纵坐标表示海拔,左横坐标表示气温,右横坐标表示降水量。图中分析:1月、7月气温都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成负相关;而降水量不成负相关,也不是正相关,在1500米左右以下,降水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升高,但在在1500米左右以上,降水量随海拔升高不断降低,故选D。关键学生看明白图中三地理事物的关系。
【小题2】图中分析得,在1000米左右,1月气温在10℃左右,7月气温在30℃左右,冬暖夏热;降水量在大于500mm,为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多。故分析得B。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表示四种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其中情形最不适合晨练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到达该地区的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

A.红外线波段 B.紫外线波段
C.可见光波段 D.X射线波段
【小题2】 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气象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a所示季节,一位俄罗斯专家在c地看到日落正西方,之后1小时下列各地发生的现象是

A.a——日光直射 B.b——夕阳西下
C.c——旭日东升 D.d——午阳低垂
【小题2】在之后的两个月中,下列变化规律符合实际的是
A.a地白昼逐渐变长 B.a、c两地气温都在下降
C.b地牧草日益茂盛 D.e、d两地河流水位升高
【小题3】俄罗斯专家发现下图中标示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它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N、S为南北极点,P、Q点分别是某一经线圈与晨、昏线的两个交点,K、L为晨线与昏线的相交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P点与K点经度相差30°,则Q点的昼长时间为

A.20小时 B.16小时 C.8小时 D.4小时
【小题2】若K点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则P点
A.移动方向始终与Q点不同
B.纬度最高为90°,最低为0°
C.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直立物体日影位于西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Q点5时30分日出,a点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

A.12月 B.2月 C.6月 D.10月
【小题2】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    )
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题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2】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昼长差
24小时
5小时30分
13小时56分
0
【小题1】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