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组试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同理,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移动
在实际中太阳是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1.图示显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示意图,甲图所示季节应为冬半年,根据上述分析,0°~10°N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A错误;10°N~20°N常年受北半球的信风带的控制,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北信风,故B错误;20°N~30°N次季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故C选项错误;30°N~40°N不考虑海陆的影响,此季节受北半球西风带的控制,即西南风。故选D。
2.据图可知甲图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以南,故甲图为冬至日,A、C选项错误;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以北,故乙图为夏至日,B选项,乙表示7月份、夏季说法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移动的相关知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11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
B.10°N~20°N盛行东南风 |
C.20°N~30°N盛行西北风 |
D.30°N~40°N盛行西南风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芒市中学高一年级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该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 图3-1-16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小题1】说出常年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小题2】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变化的原因。
【小题3】当气压带如图22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小题4】说出与C海沿岸地区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芒市高一年级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该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 图3-1-16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说出常年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变化的原因。
3.当气压带如图22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说出与C海沿岸地区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