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2.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两名小学生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由材料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A.进行国际合作 B.实行清洁生产
C.选购绿色产品 D.公众认识和参与
2.做到既能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方法是( )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C.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一上第一次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东经7°属于东时区
C.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D.西经52°属于西三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8分)
| ③地 | ⑤地 |
气候特征 |
|
|
形成原因 |
|
|
(2)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分)
(3)③→④→⑤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模拟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年5月25下午李克强总理乘专机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签署了多项合作项目。下图为“德国鲁尔工业区和A工业区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是 工业区,与A工业区发展相比较,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体现在 ; 。(3分)
(2)为保持可持续发展,A工业区应借鉴鲁尔工业区哪些做法?(2分)
(3)A工业区目前正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请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4分)
(4)莱茵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共同治理措施有:上游防治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中下游治理_________ _______、防治_________ 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河网密度变大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二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利用了( )
A.京杭运河B.丹江口水库 C.三峡水库D.金沙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全球相比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25°N附近
C.30°N附近 D.35°N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