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完成4~5题。 |
4.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5.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B.工厂把烟囱造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最后冲刺热身地理试题 题型:069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
2012年3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不经过肝脏解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同时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当大量有毒物质浓度急剧增加时,产生急性毒害作用,若空气污染物浓度低,在长期的作用下也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图23)。材料二
(1)PM2.5来源广泛,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根据材料说明城市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
(3)近年来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空气污染物浓度、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空气质量状况对照表(总悬浮颗粒物中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被称为可吸入颗粒,氮氧化合物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 | |||||
总悬浮颗粒物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合物 | 空气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状况 |
≤0.120 | ≤0.050 | ≤0.050 | 0~50 | Ⅰ | 优 |
0.121~0.300 | 0.051~0.150 | 0.051~0.100 | 51~100 | Ⅱ | 良 |
0.301~0.500 | 0.151~0.250 | 0.101~0.150 | 101~200 | Ⅲ | 轻度污染 |
0.501~0.625 | 0.251~1.600 | 0.151~0.565 | 201~300 | Ⅳ | 中度污染 |
>0.625 | >1.600 | >0.565 | >300 | Ⅴ | 重度污染 |
材料二:2001~2003年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各月污染指数变化图。?
(1)上图反映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该污染物的浓度高值期在________月份,此季节该污染物浓度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减少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高值期出现在_______(季节),其原因是__________。?
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二氧化硫的排放与当地的能源消费构成情况的是( )?
(3)为实施多元化、洁净化的能源发展战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我国计划从俄罗斯输入石油。据下图判断(图中粗虚线L表示俄罗斯规划修建的石油管道干线),从L线建一条石油管道支线到中国,L1、L2、L3、L4四条布线方案中,经济合理的是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巴西和美国是南、北美洲两个大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9分)
材料一:从1990年到2000年,由于人们在热带雨林地区开采矿产、砍伐森林、建立农场,巴西热带雨林年平均减少量约为2.3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美国与巴西制造业结构对比(%)
国家 | 劳动密集型产业 | 技术密集型产业 | 资源密集型产业 | ||
食品、饮料、烟草 | 纺织服装 | 机械和运输设备 | 化工 | 农产品和矿产品等 | |
美国 | 12 | 5 | 33 | 13 | 37 |
巴西 | 14 | 10 | 25 | 11 | 40 |
国家 | 食品 | 农业原材料 | 燃料 | 矿砂与金属 | 制成品 |
美国 | 12 | 3 | 3 | 3 | 79 |
巴西 | 30 | 4 | 1 | 11 | 5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今年2月28日,中国首次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考察期问获得的资料
材料一:“冰雪之都”奥斯陆以前2月的平均气温是-2℃,而今年2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仅一2一一3℃;去年的几个星期,从挪威海域通过北冰洋,再到白令海峡,出现的无冰地带,比前些年同期宽了不少。
材料二:北极上空存在奥氧洞,科学家预测未来15~20年奥氧洞还将扩大。
材料三: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在考察期间队员们没有见到一只北极腺。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 ② __
2.考察队乘飞机到达奥斯陆的当地时间为2月28日20时20分,此刻北京时间(120 0E的地方时)是2月29日3时20分。根据经度相差l 0,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当地时间应是 (经度)的地方时。
3.3月2日考察队到达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该市每年约有2个月的极夜与2个月的极昼。在考察的半个月中,特罗姆瑟市的昼夜情况是( )。
A.处于极夜时期 B.处于极昼时期 C.白天逐渐变长 D.黑夜逐渐变长
4.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特罗姆瑟市的 方向。这里寒风凛冽,风向大多为 。
5.北极上空臭氧洞的出现,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容易受到 的伤害。臭氧洞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层。
6.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
②海水变的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
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事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
④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根据资料,考察队获取的全球变暖的证据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以下问题。
| 二氧化碳 | 甲烷 | 氟氯烃 | 一氧化 |
二氮 |
|
|
|
|
单位 | 10-6 | 10-6 | 10-12 | 10-12 |
工业化前 | 280 | 0.8 | 0 | 2.88 |
2007年 | 372 | 1.72 | 764 | 3.10 |
1.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 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氯烃 D.一氧化二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