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6,回答17—19题:
17.与M地相比,N地( )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低、气压低
18.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9.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 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
C.M地多有阴雨天气 D.N地多有阴雨天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83%,受灾人口5104.9万,饮水困难人口l609万,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倾,绝收面积940.2千公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l90.2亿元。读图6,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特旱区分布特点。
(2)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长时间持续干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3)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造成粮食作物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从长远来看,西南
地区抗旱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4)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222亿 (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云南省却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穷省”。云南省成为我国水资源“穷省”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图6-17“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图”,回答:
(1)该人口分界线自黑河至________。
(2)土地面积统计图中,表示东南部所占比重的字母是______。人口统计图中,表示西北部所占比重的字母是______。
(3)该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面临最严峻的人口形势是( )
人口年龄构成偏轻 B.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D.人口文化教育水平不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综地理 题型:综合题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83%,受灾人口5104.9万,饮水困难人口l609万,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倾,绝收面积940.2千公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l90.2亿元。读图6,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特旱区分布特点。(6分)
(2)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长时间持续干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
(3)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造成粮食作物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从长远来看,西南
地区抗旱的基本措施有哪些?(10分)
(4)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222亿 (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云南省却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穷省”。云南省成为我国水资源“穷省”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图6“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17~19题。
1.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 )
A.700km B.550km C.1100km D.850km
3.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 )
A.0℃ B.-5℃ C.2℃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石家庄市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综地理 题型:综合题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全国的83%,受灾人口5104.9万,饮水困难人口l609万,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倾,绝收面积940.2千公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l90.2亿元。读图6,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特旱区分布特点。(6分)
(2)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长时间持续干旱的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
(3)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造成粮食作物枯死、人畜饮水困难。从长远来看,西南
地区抗旱的基本措施有哪些?(10分)
(4)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约为2222亿 (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全国排名第三,但云南省却是我国一个水资源“穷省”。云南省成为我国水资源“穷省”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