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
C
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正确答案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植被覆盖率的急剧下降,将可能直接导致
A.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C.大气层CO2含量增加D.两极冰川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4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72、S73。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S11
724
0.162
0.010
0.062
S71
724
0.162
0.006
0.057
S72
725
0.178
0.012
0.061
S73
725
0.220
0.011
0.074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临测点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1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71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72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73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提示:东南风的风向角为135-165度)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根据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回答1~3题。
小题1: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小题2: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热力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
A.②④
B.③⑤
C.④⑥
D.①③
小题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B.植树造林,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C.大量地围湖造田,使水域面积变小D.制冷业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分析完成有关人类环境的问题。

图2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题。

1.图中M代表
A.物质和能量        B.废弃物         C.人类社会          D.环境
2.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3.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北京市1960—2000年累计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出现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①沙尘暴 ②扬沙 ③浮尘  B.①浮尘 ②扬沙 ③沙尘暴
C.①扬沙 ②浮尘 ③沙尘暴  D.①沙尘暴 ②浮尘 ③扬沙
该地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居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