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下列小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6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能反映图中①的事例的是
A.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B. 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
C. 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也是工业集聚形式之一
D.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集聚
2..关于图中②③④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②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
B. 一些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系简单,通过过程③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如鞍山钢城
C. 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厂通过过程④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可形成工业分散现象
D. 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⑤,形成了工业重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安徽省新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总数达62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个。下图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商标。完成下列各题。
1.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拥有独特的:
A.劳动力优势 B.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明确的边界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上海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3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1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全国2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浙江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天津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