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荒野求生探险者对海地岛从①地到②地沿途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发现,①地到②地自然景观变化很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推测①地
A. 河流水量丰富B. 常年干燥少雨C. 常年吹西南风D. 河流结冰期短
【2】①地
A. 荒漠广布,植被稀疏B. 森林广布,高大茂密
C. 草原广布,草类茂盛D. 沙丘累累,植被罕有
【3】探险者发现②地景观类似荒漠,其原因是
A. 处于山地背风坡B. 土地盐碱化严重
C. 终年受高气压控制D. 地表普遍石漠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低压槽B. 高压脊C. 冷锋D. 暖锋
【2】此时乙地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3】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降低B. 气压降低
C. 连续性降水D. 风力减小
【4】图中最不利于PM2.5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 河流、明确的B. 山脉、明确的
C. 交通线、模糊的D. 湖泊、模糊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B. 电子工业
C. 建材工业D. 纺织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哈德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该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融化后,不得不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哈德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并发生过伤害人类的事情,因此曾经设立过“北极熊监狱”。哈德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下图示意哈德孙湾在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2)推测纬度较低的哈德孙湾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水汽输送B.②大气降水
C.③植物蒸腾D.④地表径流
【2】图中所示水循环过程中,缺少的环节是
A.大气降水、下渗B.地下径流、下渗
C.水汽输送、降水D.植物蒸腾、蒸发
【3】图中所示水循环的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4】实现②环节的可能是
A.我国东南季风B.副热带高气压
C.赤道低气压带D.我国的冬季风
【5】以下能够体现人类对④环节的影响是
A.海水淡化B.修建地下轨道C.南水北调D.人工降水
【6】通过增强下渗环节,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缩减城市绿地B.铺设地面透水砖
C.治理水体污染D.增加地下水开采
【7】如果该区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受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8】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B.使冰川融化速度快
C.促使海平面上升D.使陆地水得以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A. 北半球准静止锋 B. 南半球冷锋 C. 南半球暖锋 D. 北半球冷锋
【2】【2】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A.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 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 东风狂吹,雪花漫舞
【3】【3】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 洋流、纬度 B. 地形、太阳辐射
C. 纬度、大气环流 D. 洋流、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沿23°26′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 大西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印度洋
C. 印度洋、大西洋
D. 太平洋、大西洋
【2】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A. 落基山脉B. 安第斯山脉
C. 大分水岭D. 喜马拉雅山脉
【3】最能反映图中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森林再生 B. 连续耕作
C. 焚烧开荒 D. 耕地废弃
【2】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说明了
A.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 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 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图示国家西部海岸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A. 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B. 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C. 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凉爽D. 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原因是
A. 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 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 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 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3】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 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 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 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 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