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C.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回答下面试题。
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4分)
地 区 | 优势条件 | 限制性因素 |
甲 | ||
乙 |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旱涝灾害频繁 |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其自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完成题。
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B.位于板块张裂带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D.位于大洋海沟处
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距离越来越近 B.距离越来越远
C.距离不会有变化 D.形成高大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
a处位于: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若箭头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表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 点 | 甲 | 乙 | 丙 | ||||||
日 期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最高气温(℃) | 12 | 0 | 2 | 12 | 3 | 3 | 12 | 13 | 4 |
最低气温(℃) | 2 | -7 | -6 | 4 | -4 | -5 | 4 | 5 | -3 |
天 气 | 晴 | 阴雨 | 晴 | 晴 | 阴雨 | 多云 | 晴 | 晴 | 阴雨 |
下列表示3月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削弱作用弱 C.大气逆辐射强 D.受暖气团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木桶效应(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列各题。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应是 ( )
A.a<b<c B.c<b<a
C.b<a<c D.a<c<b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光热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