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欧洲部分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河流(A、B、C)各是哪条河流?各具有什么突出地位?分别注入哪里?
2.A河流航运价值最大,请简述其形成原因。
3.A河流沿岸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经过整治,使该河已经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今天的“休闲与审美时代”;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区是哪里(D、E、F)?该工业区采取了晚些综合治理措施?
4.欧洲各地距海较近,对气候带来明显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原因对于欧洲的气候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5.近海位置对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1.河流A是莱茵河,是欧洲乃至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注入北海;B是多瑞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注入黑海;C是伏尔加河,是世界最长的内陆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注入里海。
2.莱茵河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因所流经地区大部为欧洲中部及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大部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这些是航运便利的自然原因。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较多(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河口处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以上都为发展航运、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3.莱茵河流域最著名的工业区是鲁尔工业区(D),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和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三面临海,多半岛、岛屿和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地势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的空气深入内陆;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欧洲比同纬度地区冬季的气温偏高,降水较多。
5.海洋不仅可调节气候,也为国家的商业活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海洋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特别适合世界范围的长距离运输。海岸线较长、又多良港的国家,可以充分享受到对外贸易和之通的便利。欧洲许多国家的发展,与其近海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自然原理的应用与分析能力、读图与空间联系能力、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思维能力。
应用的相关知识包括(1)世界各大洲主要河流的流向、水文特征,及其相关的地形、气候的影响。(2)与莱茵河可以相比较的如北美洲的圣劳伦斯河,同样经过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流经不同国家的河流,同样注入大西洋,二者有什么相异点。(3)世界上一些内陆国家的地理特征,以及其位置对该国发展带来的影响。(4)河流与流经地区的生产、生活、人文特征、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 海陆轮廓及河流流向等信息,可判断A、B、C各是什么河流。
第2题:从图中联想欧洲地形分布、气候类型及水文特征,思考A河流经地区,从自然原因及人文条件思考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第3题:莱茵河流域最重要的工业区是鲁尔工业区,对于莱茵河的环境影响极具代表性。其治理措施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4题:通过欧洲地图,可以看出各地距海较近,因而使各地深受海洋影响;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条件,要从地势、地形、风向、洋流等方面考虑。
第5题:近海位置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位置的重要因素。从海洋调节气候、交通运输、商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思考,就可以解答本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8年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52分,A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向     方向。
(2)图中B是       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        地貌区。
(3)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                     
(5)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2.材料一:在新疆西北部天山果子沟一处隧道承担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施工任务的12名工作人员,2008年3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因雪崩被埋,目前已经确认4人死亡。下图为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CD为晨昏线,A、B为同一条纬度上的两点。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5)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判断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__是北坡,__________是南坡。图中冰川B坡分布下限低于A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天山果子沟处发生雪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A.时值冷空气路径上,降雪量大
B.果子沟地形复杂,背阴处容易形成厚重的积雪
C.植被差是形成雪崩的主要条件之一
D.施工震动诱发
E.雪崩多发生在春季,冬季没有
根据材料二回答:
(3)随着气候变暖,图中A、B两地冬季气温差将__________(增大或减小),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E、F、G、H中势力明显加强的是__________,08年元月份以来我国南方特大雪灾的形成与__________(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有关。
(5)当我国南方发生特大雪灾时,图中晨昏线CD为__________线,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__________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幅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⑴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______和______。填表比较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
地区
水文特征
形成原因

 
 

 
 
(2)甲、乙两地区中,旅游业发达的是______,分析其发达的原因。
(3)甲、乙两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4)比较甲、乙两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点在鸟巢举行开幕式。现场文艺表演中,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穿越27个国家,全长近8000千米,中国段就达近4000千米。目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有48处文物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1)“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基本包含了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其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
A.地质景观B.人文活动C.遗址遗迹D.建筑与设施
E.气象与气候景观  F.生物景观  G.水域风光  H.旅游商品
(2)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兴起时止,丝绸之路曾把众多古老的东西方文化联结起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属于________。丝绸之路位于我国的沿线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 规律。
(3)从交通方面来看,该贸易通道存在一定的不利条件,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这条线路存在的通行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博鳌原为濒临南海的小城镇,它完整地保存了热带水域的原始生态。2001年2月初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为世人瞩目。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凸显了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岛区域简图和博鳌镇景观图

图6
(l)该岛北界为____(海峡),是我国的____(边缘海或内海),位于________经济地带。(6分)
(2:)A处是____盐场,简述该盐场的形成原因。(6分)
(3)B城市为我国在建的卫星发射基地,请列举我国其他三个已建卫星发射基地。并写出其所在省区的简称。(6分)
(4)试分析博鳌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几年的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现在这里已成为我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小题1:每年初冬和早春,河流在P处容易决堤泛滥,该现象是__________。
小题2:宁夏Q地区和法国R地区冬季气温均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偏高,分析其原因
小题3:宁夏Q地区葡萄生产基地与法国葡萄园相比有哪些不利条件
小题4:简要分析说明宁夏平原地区建立葡萄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A、B两地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前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造成B地7月气温下降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2分)
(3)A、C两地降水量相差很大。造成A地降水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C地降水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从图中看,水稻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_______和_______。小麦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_________。(3分)
(5)近年来,D地的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D地是_______________。(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