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罗马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的法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切实可行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由此形成了万民法的概念。这反映了

A.万民法逐步取代公民法 B.万民法出现于帝国时期

C.罗马公民范围不断扩大 D.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特征

【答案】D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案件时的灵活运用,导致万民法概念形成。材料没有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信息。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万民法概念的形成是因为罗马法官的灵活通融,并非强调万民法出现的时间所以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罗马公民范围的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及万民法产生在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按照公民法,也不按照异邦人的法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可见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所以D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77至1978年度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比前一年度增长了27%。从出访领域看,科技教育类增长率最高,从出访国家看,发达国家和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明显增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 B.改革开放决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C.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积极影响 D.打破僵局掀起建交热潮的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A.推祟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但都很难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孔子说“过犹不及”,在汲取前人教训时尤其如此。

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举例论证。(要求:案例合理,论证有力,不少于两个案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7年11月,梁启超开始执教湖南时务学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变法维新大业。在学堂中,梁启超放言高论,无所忌惮。他当时的教学法有两面旗帜,一是陆王派的修养论;一是借《公羊》《孟子》发挥民权的政治论。梁启超在课堂讲授中,在学生的札记批语中,以公羊三世说为中心,发挥《孟子》中民贵君轻”“诛民贼”“保民而王”“与民同乐诸义,涉及民权、议院、总统、道德、官制、习俗等诸多敏感领域。

——摘编自李宝红《梁启超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附会现象》

材料二 倭变法以来,凡几稔矣。吾不谓其中无豪杰能者,主权势而运国机,然彼不务和其民,培其本,以待其长成而自至,乃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不知兵之可恃而长雄者,皆富强以后之果实。无其本而强为其实,其树不颠仆者寡矣。……华人好言倭学西法,徒见皮毛,岂苛论哉!

——-摘编自严复《原强续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宣传西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式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严复等人关注西学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此之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维新思想一览表

人物

著作

部分观点摘录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天下大同”“言民权”“托古改制”……

梁启超

“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

“仁以通为第一义”“宣扬维新”“破除等级,冲破网罗”……

严复

《天演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以后”中的“此”的具体史实。在“此”前后外国的渗透方式有何变化?

2)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