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某“扇三角洲”示意图,“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扇三角洲”中,甲地与乙地沉积物的粒径大小规律是

A.两地沉积物的粒径均值相似B.乙地无大颗粒沉积物

C.乙地比甲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D.甲地比乙地沉积物粒径均值大

2如果图示“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平均推进0.5米,则说明

A.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B.图示河流含沙量稳定

C.图示水体水位上升D.图示河流年输沙量增加

3据图判断,图中河流

A.一定是季节性河流B.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流量变大

C.甲地以上河段流速快D.有较长的结冰期

【答案】

1D

2D

3C

【解析】

试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1图中甲地位于出山口,沉积物粒径均值大,乙地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物粒径均值小,D正确。

2如果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年输沙量增加,D正确;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含沙量稳定,扇三角洲面积稳定;图示水体水位上升,淹没扇三角,扇三角洲面积减小。故选D。

3图中没有给出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无法判断河流是否是季节性河流;下游河道多是因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缓,河道变得开阔;甲地以上河段位于山区,坡度大,流速快,C正确;图中没有给出该河流的纬度位置,无法判断结冰期长短。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城镇发展类型中,表示潜在收缩型的是

A. B. C. D.

2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A. 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 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C. 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D.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受大气环流影响与②地相同

B.②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信风控制

C.③地夏季受暖流影响降水多

D.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③地

2关于④⑤⑥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气候属冬雨型的只有⑤B.④地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三地中年较差最小的是⑥D.⑥地是夏雨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

C. 甲丙乙D. 丙甲乙

2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

A.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3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

A. 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B. 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 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 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1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地壳抬升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化D. 农业开发

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 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

材料三 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

(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和日冕层。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B层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是________,活动平均周期大约为________年。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________”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在两极地区高空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图中M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据统计,该湖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读M湖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M湖水域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工业发达,酸雨侵蚀B. 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C. 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D.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2M湖消失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 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C. 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D. 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