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地形剖面图。分析该地居民面临威胁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政策实施情况下浙江省常住人口三项数据统计及预测(劳动年龄人口为15 - 64周岁的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不考虑“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情况下,2013~ 2020年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2.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三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及防治】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试分析该地区近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和7月气温分布状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1月,大陆东岸气温受暖流影响大

B.7月气温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C.1月气温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

D.7月,大陆东岸气温受东南信风影响大

2.1月份,西北部城市达尔文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当澳大利亚西部出现高温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澳大利亚运往中国的铁矿石轮船顺风顺水

B.巴斯海峡风高浪急

C.珀斯地区连续晴热,旱情严重

D.墨累——达令盆地牧民忙于剪羊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晷是古代先民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当时的日晷计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处安放的日晷,其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接近

A.35度 B.40度 C.45度 D.50度

2.小明同学观测日晷的时间最可能为

A.9时 B.11时 C.13时 D.15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类工业空间布局演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类工业指的是

A.制糖工业 B.造纸工业 C.服装工业 D.汽车工业

2.导致从a到b演变过程的直接原因是

A.吸引人才 B.降低运费 C.公共基础设施 D.开拓市场

3.c阶段给中心区域带来的变化包括

A.污染加剧 B.地价上涨 C.分工更专业 D.劳动力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粮食产量2000万吨左右,是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之一。粮食主产区在北部的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阿克莫拉州。南方地区可种植水稻、棉花、烟草、葡萄和水果等。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图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海拔600到900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地带和气候最适于苹果生长。 阿尔波特苹果以其色泽鲜艳、甜美多汁闻名,曾是阿拉木图市的象征,也是哈萨克斯坦人的骄傲。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大量果园被征用,加上近年来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干预,阿尔波特苹果出现了退化,果实变小,色香味也不复从前。

(1)分析哈萨克斯坦粮食主产区分布在北部的自然原因。

(2)分析阿尔波特苹果以其色泽鲜艳、甜美多汁闻名的自然原因。

(3)你认为阿拉木图市应该继续种植苹果还是开发房地产?请说明理由。

(4)哈萨克斯坦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福建省宁德市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安那托利亚高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平底船是古文明时期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人们就地取材利用芦苇和天然沥青制造而成。图示意西亚两河流域。

(1)简述两河下游河段水位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平底船成为古文明时期两河流域主要水上交通工具的自然原因。

(3)指出该地区目前与古代相比水运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珠江流域岩滩水库1994-2000年入库泥沙、出库泥沙及拦截率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94-1997年珠江口水深3m的等深线的变化趋势是

A.不移动 B.向东移动 C.向西移动 D.先向东再向西移动

2.1997年水库泥沙拦截率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异常增多 B.森林砍伐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