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为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草、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C

【解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理性,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土高原的东侧和四川盆地的西侧分别是( )

A. 大兴安岭和巴颜喀拉山 B. 秦岭和大巴山

C. 阴山和雪峰山 D. 太行山和横断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刻日期为 , 节气为日。
(2)此日,北京的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最小)值。
(3)BC所在的线为线(晨、昏),这一天B点日落时间为
(4)D点此时为点,该日夜长为小时。
(5)此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坡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特征不同。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坡1—12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坡和北坡年内变化趋势一

B. 气温相对高的月份南北坡均表现出较高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C. 南北坡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

D. 年均垂直递减率北坡小于南坡

2与南坡相比,北坡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日照时数 B. 气流湿度 C. 植被覆盖率 D. 风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阿拉尔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阿拉尔在维吾尔语里是“绿色岛屿”的意思。阿拉尔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长绒棉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5%。

(1)据图说明阿拉尔成为“绿色岛屿”的主要自然条件。
(2)阿拉尔地区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你认为是否合理?试简述理由。
(3)说出阿拉尔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指出农业发展方向。
(4)有人提出“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设想,引渤海海水经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进入新疆盆地。分析“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对新疆受水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  )
A.太阳辐射
B.太阳红外线辐射
C.地面的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所示,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所示的(填①②③④)位置上,地球公转速度较(填“快”“慢”)。
(2)如果B地的日期为12月22日,那么此时此刻C地的时间是12月时。
(3)“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中,比较说明A、B、D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4)当图中A 点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 所用时间是 , 叫做一个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下表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读表完成下题。

地点

日期

1

2

3

1

2

3

1

2

3

最高气温(℃)

12

0

2

12

3

3

12

13

4

最低气温(℃)

2

-7

-6

4

4

-5

4

5

-3

天气

阴雨

阴雨

多云

阴雨


(1)下面表示3月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
A.受暖气团影响
B.大气削弱作用弱
C.大气逆辐射强
D.太阳辐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华北地区防御旱灾应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规模人工增雨 B. 选择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C. 大量开采地下水 D. 将人口及部分产业迁往东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