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

B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分析,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透水材料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和下渗,随之蒸发量减少,故选B。
考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这种路灯所利用的两种能源的共同点有
①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②能源丰富区分布一致 
③都属于清洁能源 ④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为了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科研人员对新能源路灯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太阳能蓄电池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转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从春分到秋分,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C.夏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D.冬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图中用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米
【小题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小题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某国1950—1976年人口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
人口变化比例`
内容
人口变化比例
总人口
+5%
大都市区
+4%
大于100万中心城市
—4%
大都市中心城区
—3.5%
小于100万中心城市
+1%
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
+10%
【小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该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低——高”
B.该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主要是大量移民迁入所致
C.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D.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小题2】大都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  
②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城市中心区就业困难,消费水平高
④城市工业布局不断向城郊或中小城市转移
⑤城市中心区地价高,中心商务区外迁至郊区
A.①②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太阳光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   
B.这一天B地白昼达到一年之中最长
C.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是A地 > B地 > C地
D.地球自转线速度是A地< B地 < C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晨昏线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M点,读M点连续一段时期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小题。

【小题1】从②到⑤,M点经历的时间大约有   (  )。

A.一年B.六个半月C.七个半月D.九个月
【小题2】当M点位于④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达到最大值
C.长江口的流量达到最小值
D.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对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风力堆积作用
B.高山上的冰斗、角峰——冰川堆积作用
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D.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下图是北京市的2001~2012年三次产业贡献率统计图。完成下题。

下列有关北京市三次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对北京市GDP没有贡献B.第二产业发展波动较大
C.第三产业对北京市GDP拉动明显D.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城市地处平原,下图是“该城市及其郊区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所处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
【小题2】图中③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科教文化区
D.工业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