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是指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风暴潮对海岸平原地区的危害。
(2)简述我国环渤海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四川新津中学高三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30°纬线中东部是我国哪个地形区?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2)描述右图中C地带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的状况,并解释形成原因。(6分)
(3)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请说明原因。(4分)
(4)本地区有哪些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大工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长春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B.②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界线
C.③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D.④是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
2.关于黄河洪涝灾害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游修水库 B.下游加固大堤
C.下游挖入海新河 D.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白城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吉林一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次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日14:00,台湾南部的风向是___________。
(2)此次台风经过菲律宾时,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风暴潮吗?说明理由。
(3)你知道风暴潮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吗?
(4)你认为哪些措施可以减轻风暴潮的损失。(答三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吉林一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题。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粤 | ☆☆☆☆ |
|
| ☆☆☆☆ |
川 |
|
|
| ☆☆☆ |
新 |
| ☆☆ | ☆☆☆☆ |
|
晋 |
| ☆☆☆☆ | ☆☆ | ☆ |
1.甲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2.乙对广东省危害小的原因是 (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吉林一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是炼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副产品。镉通过废气、废水和废渣排入环境,比其他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从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农业产区的农作物镉含量最有可能超标的是( )
A.松花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湘江流域
2.某研究机构对我国镉污染地区江河进行采样,以下月份中水样镉浓度最低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北京重点中学高三8月开学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台湾地区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
A. 蒸发、下渗 B. 下渗、入海
C. 蒸腾、蒸发 D. 蒸发、入海
2.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地理太阳队地球的影响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A.晴朗的夜晚出现流星现象
B.天体东升西落现象
C.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