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题。

1.该地受这次倒春寒的时间是图中的(  )

A时段 B时段

C时段 D时段

2.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  )

塑料薄膜覆盖 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熏烟、增大湿度 滴灌、施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C 

2.B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段是该地受这次倒春寒的时间。

2.塑料薄膜覆盖是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熏烟、增大湿度都增大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达到对茶园保温的效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答题仿真演练:水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核心突破_大气的运动规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题。

1.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3.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六地理计算的攻克(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社区在20052009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出、迁入数量的统计图。读图回答:该社区524岁人口净迁入约(  )

A750B950

C1 250D1 7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八水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

材料一 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二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量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1

16

77

7

240

89

2

05

58

8

232

77

3

38

87

9

192

82

4

104

95

10

130

67

5

163

101

11

49

78

6

217

117

12

05

68

(1)描述该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6)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五地理图表的判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

3.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二区域地理特征异同点的比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河水系略图,完成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

2.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

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

C.流量大,汛期结束晚

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仿真演练:专题一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关于家庭农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家庭农场历史悠久。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称鼓励和支持农民承包的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当前各地方行政村积极开展互换并地的政策,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材料二 在吉林省延边,很多农村青壮年出国劳务、进城打工。为解决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2008年延边开始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即由农场承包村民的土地,付给村民租金。几年来全州土地流转面积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城镇化率达到67. 04%

(1)分别评价吉林延边和上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气候条件。(12)

(2)概述家庭农场对吉林延边地区的积极影响。(8)

(3)分析上海农业用地基本分布于松江、崇明等郊区的原因;分析松江家庭农场大量生产蔬菜的原因。(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完成小题。

 

比重  年份

 

作物     

1955

1965

1984

1990

2000

2008

1.7

1.0

1.2

4.3

11.0

12.9

85.9

83.5

78.3

76.5

69.3

68.3

1.甲类作物是(  )

A.粮食作物B.糖料作物

C.油料作物D.蔬菜作物

2.从甲、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可推测(  )

A.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下降

B.乙类作物的单产在提高

C.乙类作物的总产量在下降

D.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甲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