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两极地区
C.南北纬30°附近
D.南北纬60°附近

【答案】A
【解析】根据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A、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故正确.B、两极地区线速度最小且为零,故不符合题意.C、南北纬30°附近线速度为赤道线速度乘以30°的余弦值,比赤道线速度小,故不符合题意.D、南北纬60°附近线速度为赤道线速度乘以60°的余弦值,是赤道速度的一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面对人口红利消失,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读我国的人口红利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大约出现在

A. 1958年 B. 1994年 C. 2012年 D. 2021年

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变小 B. 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

C. 劳动力比重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D. 人口出现负增长

32015年11月份我国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 提高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 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D. 改变人口空间分布基本格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泥石流灾害属于( )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地质灾害D.海洋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l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1)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

(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B.大部分地区受西风影响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D.降水年际变仳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的是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 )

A.晴天时水汽多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晴天时尘埃多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地气温更高。

(3)C地位于D地的_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B. 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 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D. 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2推断香根草可能具有的特性是( )

A. 喜阴凉 B. 耐旱涝

C. 根系横向生长 D. 茎干中空而脆

3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

A. 增加河流水量 B. 减少河道淤积

C. 缩短使用期限 D. 减轻旱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