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
(2)箭头②说明大气对地面具有
 
作用. 
(3)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较
 
,主要原因是
 

(4)箭头③表示的辐射波长较
 
(长或短),箭头④表示的辐射波长较
 
(长或短).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专题:
分析:(1)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
(2)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故而晴天的白天温度较高.
(4)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解答: 解:(1)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图中可知为反射作用.
(2)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即为大气射向地面.
(3)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故而晴天的白天温度较高.
(4)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故③为短波④为长波.
故答案为:
(1)削弱或反射
(2)保温
(3)高   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
(4)短  长
点评:理解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即可,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④地的风向可能为(  )
A、偏东风B、偏南风
C、偏西风D、偏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太阳直射的纬线(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最长,夜最短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⑤B、④C、③D、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图中外圆为赤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极点为
 
(南、北)极点,此时节气是
 

南半球季节为
 
季;北半球季节为
 
季.
(2)图中B地的地方时为
 
点,A地的地方时为
 
点,C地的地方时为
 
点,P地夜长为
 
小时.
此时,新日期的范围
 
,旧日期的范围
 

(3)A、B、D三地比较,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4)若一物体沿纬线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
 
(南、北)发生偏转.
(5)此日后数日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若此日后三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将:
 
(选择填空)
A.逐渐变大      先变慢,再变快           B.逐渐变小     先变慢,再变快
C.先变大再变小     逐渐变大              D.先变小再变大     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读图: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12~13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若①表示变质作用,则a、b、c所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C、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D、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正确表示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是(  )
A、太阳-地面-大气
B、太阳-大气-地面
C、地面-大气-太阳
D、大气-太阳-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过程,也是一个能量交换过程.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C、D两处位于近地面,则C处气温比D处
 
,C处气压比A处
 

(2)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圈的冬季环流,C、D位于近地面,则代表海洋的是
 
,季风②的性质是
 
(暖湿或冷干).
(3)若此图表示南太平洋中低纬的大洋环流,则①洋流的性质是
 
,有大渔场的是
 

(4)若此图表示水循环的海陆间循环,则①、②、③、④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