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1: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________________。“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生产基地。(每空1分)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植被)的过渡地带。(每空1分)

(3)根据材料2,“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4)图示地区成为我国著名能源基地的原因是什么?(7分)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7分)

(1)煤炭   能源(煤炭、重化工)

(2)森林    草原

(3)降水集中,以暴雨为主        流量大,含沙量大(或成正相关关系)

(4)1.煤炭丰富

     2.临近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市场广阔;

     3.交通便利

     4.国家政策支持

(5)1.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加剧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

     3.工业三废污染严重

     4.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读图甲"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图,图乙"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图,回答

13.下列省区中,地跨两大自然区,省内人口密度差异最大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  D.湖北省

14.图甲中,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省(或市)有

A.沪、苏、津、粤B.晋、内蒙古、甘、贵C.粤、辽、豫、陕  D.豫、陕、贵、甘

15.读图乙,有关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日益缩小

B.人口从内地向东部沿海地区及城市、工矿区迁移

C.能源从中、西部地区均以管道向东部地区输送

D.资金、技术、人才大量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