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种子在2~4℃就能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低温。喜日照,忌高温,绝对最高温度25℃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重量65%的水分,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籽粒不充实而产量降低。因此燕麦的根茎往往长达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pH在5.5~6.5的酸性土壤。北纬41°—43°是世界公认的春播燕麦黄金纬度生长带,这里被称为北半球燕麦带。燕麦属于低产作物,但却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绿色营养保健作物。我国燕麦产区发展燕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但是,我国燕麦产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1)分析北纬41°—43°成为春播燕麦黄金生长纬度带的原因。
(2)简述我国燕麦产区的分布状况。
(3)说明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
(4)请为我国燕麦产区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该范围内陆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地处北温带中部,多高原、山地,海拔较高,春季温暖,夏季凉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2)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原山地;西北地区甘肃、陕西、青海等地;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的高山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地。
(3)我国燕麦产区多属于半干旱高寒山区和农牧过度地带,人烟稀少,基本不存在污染;当地经济发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水、土纯净。
(4)因地制宜,根据燕麦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品质;发挥我国燕麦生产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加快燕麦产业化开发的步伐;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燕麦生产、加工与市场消费需求的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产、增收、增效。
【解析】
整体本题考查燕麦的分布纬度,产区的分布状况,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等,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1)结合材料可知,北纬41°~43°内陆地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地处北温带中部,多高原、山地,海拔较高,春季温暖,夏季凉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 ,符合燕麦的生产习性。
(2)结合图示可知,我国燕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原山地;西北地区甘肃、陕西、青海等地;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的高山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地 。
(3)结合图示可知,我国燕麦产区多属于半干旱高寒山区和农牧过度地带,人烟稀少,基本不存在污染;当地经济发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水、土纯净。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有理即可。如:因地制宜,根据燕麦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品质;发挥我国燕麦生产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加快燕麦产业化开发的步伐;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燕麦生产、加工与市场消费需求的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产、增收、增效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题
【1】下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 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 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 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 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2】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A. 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 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 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 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四个大洲不同海拔面积比例及纬度范围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四个大洲,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亚洲 B. 乙—欧洲 C. 丙—非洲 D. 丁—北美洲
【2】四个大洲中( )
A. 甲地形复杂多样,中低产田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 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
C. 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
D. 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来太湖多次出现严重的蓝藻暴发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蓝藻暴发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主要是( )
① 初夏气温升高,降水较少,蓝藻生长快 ② 周围地区污染治理滞后
③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④ 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过于缓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2】控制太湖蓝藻暴发的有效措施是( )
① 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严控入湖废水
② 实行人工增雨,加快湖水更新,降低氮、磷浓度
③ 严禁人工养殖,减少氮、磷来源,降低污染物浓度
④ 引江济太,稀释污染物浓度,提高自净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8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材料2:据报道,美国农业一年要消耗6000万吨以上的石油,800万吨钢材,16万吨橡胶。除了机械设备直接消耗石油、钢铁等外,化肥、农药、塑料等也是由石油、煤炭转化而来的。通过这种高能量的投入,使劳动生产产率、上地利用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平均每个劳动力可养活50多个人,居世界首位。
(1)图中AB分别代表什么农业带?从图文材料中分析说明美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分析美国西部地区经济原以农业为主,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3)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有多条河流注入,除南部外,三面山峦迭张。该潮的湖水透明度受天气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鱼是该湖重要的鱼类,只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下图示意马拉维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马拉维湖的成因是
A. 地壳断裂下陷
B. 河流变迁改道
C. 岩层挤压凹陷
D. 冰川侵蚀作用
【2】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该月
A. 太阳辐射较强
B. 东南信风较强
C. 平均气温较高
D. 降水量较丰富
【3】导致该湖慈鱼分布区城较小的因素主要是
A. 盐度 B. 水深 C. 水质 D. 水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瑞士河流和主要山脉示意图”,该国德萨雷的“梯田式葡萄园”是在陡峭的山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湖泊,对岸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该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A处B. B处
C. C处D. D处
【2】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①光照充足
②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③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储存的热量
⑤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②④D. ①②⑤
【3】材料中叙述的葡萄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
A. 减小田间温差B. 抑制杂草生长
C. 保持田园水肥D. 接受阳光直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我国南部沿海盛产甘蔗,春季蔗农在沟里播下蔗苗(左图)。初夏待甘蔗出苗生长后重新挖沟翻土耕作,使原甘蔗所在的沟成为垄,直至甘蔗收获(右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春季比,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有利于( )
A. 实现秸秆还田B. 通风透光保肥
C. 增大昼夜温差D. 防止风力侵蚀
【2】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B. 地形
C. 水分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甲、乙两个地区的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 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B.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D. 乳畜业、季风水田农业
【2】下列关于甲、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②甲:劳动力投入多,单产高
③乙: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高
④乙:农业生产灵活,抗风险性高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