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

A. 户籍制度B. 城市化速度

C. 产业结构D. 经济发展水平

2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 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3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

A.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 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D.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答案】

1A

2D

3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半城市化的产生、影响因素和相关影响。

1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城市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排除BCD。故正确答案选择A

2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较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ABC选项措辞就有误。故正确答案选择D

3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得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很难与城市市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B错;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C正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D错。故正确答案选择C

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户籍制度;历史渊源;土地性质;社会福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2】【2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表完成下题。

1与北京产业结构最为相似的省级行政区是

A. 天津 B. 河北 C. 山东 D. 辽宁

21997—2001年,分工指数的变化说明环渤海地区

A. 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B. 产业结构趋于一致

C. 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D. 内部竞争更加激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 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 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2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B. 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C. 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D. 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于贵州平塘的“大窝凼”咯斯特洼坑中。开放日每天景区接待游客限量2000人。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贵州所处的地形区(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D.太行山

2“中国天眼”位于喀斯特地貌区u,该地区________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利于排水。( )

A.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B.蛀蚀作用

C.风蚀作用D.溶蚀作用

3目前“天眼”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

A.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B.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C.降低游客交通费用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谦比希铜矿位于赞比亚中南部的高原丘陵地区,原来是一个露天铜矿,储量大,品位高。于1964年投产开采,早期采用露天开采方式,1969年开始转入地下开采。由于种种原因,在铜矿资源仍极丰富的条件下,于1987年闭矿停产,停产后,矿区小镇经济陷入萧条。2003年我 国铜企投资谦比希铜矿开发项目,该铜矿正式复产,现已让这座矿山小镇重新焕发生机。2018年8月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生产调度的 快速响应,该项目是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下图示意谦比希铜矿的位置。

(1)推测导致谦比希铜矿在1987年闭矿停产的主要原因。

(2)说明中国在与赞比亚合作开采谦比希铜矿中具有的优势。

(3)分析实施数字化开采在提高产品竞争力中的作用。

(4)简述我国与赞比亚合作开采谦比希铜矿项目给赞比亚带来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某国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

A. 电子工业B. 冶金工业C. 纺织工业D. 食品工业

2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转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 珠江三角洲B. 长江三角洲C. 京津唐地区D. 东北地区

3上述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 边境贸易B. 工业化C. 旅游业发展D. 矿产开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东到B表示的  

2西气东输工程使西部地区的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3)简要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 寒流,降温、增湿作用

C. 暖流,增温、减湿作用

D. 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2图示四处海域有著名渔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