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7.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

资料二:见图: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见图: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  (2000年)

资料四:见表: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
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
中部地区3.879.259.389.17
西部地区2.273.062.853.00
(1)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BDE(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表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同.

解答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很大.导致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跟我国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及开放的政策等有关.
(2)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
(3)外商在我国东部投资的原因与东部的地理环境,交通,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
(4)中西部吸引投资可以从基础着手,人才,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读下列材料或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海北部及多瑙河流域图.

材料二  布加勒斯特、伊兹梅尔、康斯坦察三城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分配柱状图(曲线表示气温)

材料三  芦苇,禾本科.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芦苇产区,该区域的罗马尼亚的芦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frac{1}{3}$.
(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幅图表示康斯坦察的是丙图,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你的理由.康斯坦察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分析多瑙河三角洲芦苇广布的原因.
(3)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该国最重要的农业区.简述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海水质恶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海,分析其水质变化原因及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密度扩大,有利于与郊区热量交换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小麦在年降水量750mm左右的地区产量最高.排除灌溉和农业技术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列地区最适合小麦生产的是(  )
A.刚果盆地B.北冰洋沿岸C.长江流域D.黄淮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黑、吉、辽、内蒙古,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河套平原.
(2)图中长江产区的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B.(单项选择)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 ③水热资源丰富 ④复种指数较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持续下降;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不断增长.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北粮南运.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D.(多项选择)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B.粮食大量出口C.粮食单产下降D.调整种植业结构
(7)北方产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毁草种粮 B.导致水土污染 C.扩大灌溉面积 D.提高机械化程度
(8)上述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新变化的案例,对你学习地理的启示是要联系变化的社会现实学习地理;要运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结论;要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探究地理原因,解决地理问题;要善于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要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探索地理新问题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秦岭,呈东西走向.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界线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以南为常绿阔叶林为主..
(2)归纳图中渭河水系结构中南北支流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水系结构渭河支流分布不对称,渭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但数量较少;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北坡,落差大,流程短,数量多.南部秦岭山地降水量多,北部黄土丘陵区广阔降水量少..
(3)渭河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大或小),干流以7-10月流量最大,理由是我国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情况,表现为南部小,北部大.
(4)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张家山(咸阳)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高(低).泾河张家山(咸阳)水文站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
(5)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中公路需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的路段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
(3)此图表示北半球冬季(季节),理由是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从右图来看,甲、乙、丙三地的城市化率为(  )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