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共18分)材料一:安徽省某山风景区(118°E, 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同时又属国家凤丹原产地。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组成壮观的花海石林,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材料三:图为该山山麓地区气候资料图 (曲线表示气温,柱状图表示降水)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____。(2分)并结合材料二和三,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2)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____月。(2分)并仅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否适合种植牡丹。(6分)

 

(1)(共6分)①④②③ (2分) 发育过程:①该山原是海洋环境,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结构。②伴随着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升出地表。③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④溶洞内则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每小点1分,共4分)

(2)(共4分)降水量逐月减少(2分)(无逐渐或持续,不得分) 原因:①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②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每小点1分,共2分)

(3)(共8分)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或4、5月份)(2分)(只答4月份,不得分)

不适合。(2分) ①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容易积水(或不适宜排水);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光照充足,但夏季高温,烈日曝晒;③降水充沛,气候较湿润;④水系发达,土壤粘重。(每小点1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生成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酸性水溶液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地貌,海洋环境①,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岩层结构。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在海底的石灰岩层升出地表②,形成的山地。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等作用,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③;溶洞内则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即磷酸氢钙又由于水蒸发而形成磷酸钲),形成钟乳石等景观④。

(2)由图可知:6月降水最多,6-8月降水量逐月减少。安徽地处长江流域,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到了7、8月份当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

(3)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7、8月降水少的伏旱天气不利于牡丹生长开花。当地1-2月份平均气温都低于10℃,4-5月温度在15-20℃间,利于牡丹开花;所以该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4、5月份。

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不利于牡丹生长;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虽光照充足,但夏季高温,烈日曝晒,不利于牡丹生长;夏季降水充沛,气候较湿润,不适合喜燥的牡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网密布,地带性红壤,土壤粘重,不疏松,不利于牡丹生长。

考点: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城市位于D城市的(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B城市到C城市的距离约为( )

A.3200千米 B.72000千米

C.5200千米 D.82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

A.800米 B.800~ 1000米

C.1000~1200米 D.1200~ 1600米

2.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X的数值可能是( )

A.-4 B.0 C.5 D.12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不利因素是( )

A.水热组合不好 B.光照条件不足

C.土壤肥力不足 D.灌溉水源差

3.该地可能位于( )

A.我国江南丘陵地区 B.阿根廷南部地区

C.美国东南沿海地区 D.南非南部沿海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校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題。

 

1.该日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2.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

A.3小时 B.15小时

C.9小时 D.18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11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下题。

 

1.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

A.热岛效应 B.地下水缺乏

C.内涝积水 D.干岛效应

2.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 )

A.降水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 “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 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宿松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 共9分)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马赛人是东非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端在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35°44′31″E),最北端在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35°00′E)。下表和下图分别示意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类型和降水资料。

 

 

气候类型

干季

湿季

多多马

热带草原气候

5~10月

11月~次年4月

基塔莱

11月~次年3月

4~10月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2)判断M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3)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宿松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

B.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阿拉伯海

D.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天津市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图中各环节水量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M<N B.N<R

C.M=P D.R>P

2.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造成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C.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D.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