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图

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提示: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都高于发达国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面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试题。

1.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2.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势高低差异     D.纬度差异

3.关于该地形区的环境特征,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B.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煤炭

   C.易发旱灾,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生态脆弱是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甲和图乙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迁移的趋向,图丙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丙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迁移的原因。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
        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上图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1月10到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十多个省级行政区经历了四次低温、雨雪以及冰冻天气过程。

材料二:

(1) 读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最长连续日数历年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上一次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灾害是1954-1955年

B.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低温、雨雪灾害的平均周期为53年

C.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最长连续日数平均约为5-10天

D.2007-2008年长江中下游12月1日至1月31日平均气温小于1℃最长连续日数较平均日数多出近10天

(2) 下图表示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其中最能反映出南方这次冻雨形成的是    

(3) 读“01月28日未来24小时预报降雪和冻雨落区分布图”,写出南方冻雨灾害最严重省区的简称。此类灾害常发于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中东部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较美国、加拿大受灾严重的原因。

(4) 自然灾害有明显的关联性,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灾害链。请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码相应的空格内:

A.雪灾       B.低温           C.垮堤坝        D.大气污染。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_______。图示区域被列为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