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江南春雨即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南岭以北(25°N—30°N)地区春季出现的大范围连续阴雨天气。下图示意1979—2010年我国110°E—120°E区域候降水与候平均降水差值分布图(五天为一候),负值表示逐候降水低于候平均降水,正值表示逐候降水大于候平均降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南春雨开始时
A.江南地区日出东南B.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C.北极极夜现象消失D.北京正午日影在变长
【2】江南春雨的成因是
A.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B.气温回升快,对流强烈形成降水
C.盛行西风带来充沛的水汽D.北方冷气流与南部暖湿气流交汇
【答案】
【1】A
【2】D
【解析】
本题以有关江南春雨的材料为背景,以区域候降水与候平均降水差值分布图为载体,涉及我国雨带的成因和推移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由材料可知江南春雨即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南岭以北(25°N—30°N)地区春季出现的大范围连续阴雨天气,是春季影响我国的雨带推移到这一区域,由图可知,在第10候时,25°N—30°N逐候降水大于候平均降水,出现正值,说明2月后降雨增多,雨带开始活动,在30--35候时达最大正值,说明5月雨带活动达到最强,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到赤道间,江南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A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2】江南春雨是春季南来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华南准静止锋带来的连续性阴雨天气,故D正确,而江淮准静止锋是6月雨带推移到江淮地区的雨带,故A错;是锋面雨不是对流雨,故B错;不是西风带来的水汽,故C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地球的太阳光照图,图中大、中、小圆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表示的是 线(填“晨”或“昏”),若A、C两点均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①点在③点的 方向,此刻①②③④四点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点。
(3)请描述从此日开始至3个月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4)分别说明该日日出、正午和日落三个时刻③地一垂直地面物体的影子朝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石古湾村位于湖南省南部新田县,是国家级贫困村。该村三面环山,植被茂密。村内有一口泉眼,全年水量充盈,且每天会出现多次像潮汐一样的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汐泉”。其形成与虹吸作用有关:当蓄水溶洞水位达到甲水位时,地下水会通过曲管越过高处流出,形成泉涌;当洞内水位降至乙水位时,泉水水位回落,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潮汐泉所在地区
A.石峰林立,多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
B.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电开发潜力大
C.风蚀作用强烈,地面支离破碎,垄槽相间
D.受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2】下列条件中,与潮汐泉形成相关性最低的是
A.降水季节变化大B.有较长且有坡度的暗河
C.有虹吸式管道D.有较充足的蓄水空间
【3】若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对潮汐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每次泉涌的水量减少B.泉涌的频次减少
C.暗河的含沙量减少D.溶洞发展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地区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潘塔纳尔湿地接近99%的土地被私人拥有,改造开垦湿地,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保护湿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材料二:R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
(1)简析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4)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被破坏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B地到C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 一直向东
B. 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 一直向西走
D.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2】纬线AB约是DE长度的
A. 一半B. 等长
C. 1.5倍D. 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西半球B.②地位于低纬度
C.③地与南北两极点的距离相等D.④地位于南温带
【3】一架飞机沿最短路线从甲地的对跖点飞到也门城市亚丁(14°N,45°E),时速1110千米。其飞行时间约为( )
A.4.4小时B.13.6小时
C.15.6小时D.22.4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1月,我国北方多地普降大雪,造成多条高速公路封闭,交通出行受阻,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图1为11月某日8时的地面天气形势图。
(1)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简述理由。
(2)此时丙处受 (天气系统)控制,天气特征是 。
(3)北京此日气温的日较差 (大或小),简述理由。
(4)图2中与乙城市未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 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 10 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完成下面小题。
【1】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2】据图可以推知近 10 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B.径流量由大到小
C.结冰期长短由长到短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
A.地壳B.上地幔
C.下地幔D.地核
【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