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景观.

综合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分析黄土地貌的成因,并解释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以及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形成了黄土高原的塬、梁、峁三类地貌.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答: 解:(一)黄土地貌的成因:我国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除上述自然因素外,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的建筑,农业,饮食,艺术等方面与黄土高原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利用黄土的特性,制作了窑洞.利用气候条件发展了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
故答案为:
(一)黄土地貌的成因:①黄土地貌包括塬、梁、峁三类.
②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是由西北荒漠地带的粉尘颗粒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长期在此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丰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流水切割侵蚀严重.
③人文因素: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人口众多;土壤肥力高,持水性好,易于耕作,人类砍伐森林,进行农耕,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建筑: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窑洞就地取材,在很厚的土层中开挖,冬暖夏凉; 
②农业与饮食:黄土高原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属于农牧业交错地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同时畜牧业也较为普遍;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
③艺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
点评:此题考查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以及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类型和文化特色,知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几种地貌类型的示意图,其成因由外力作用产生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是大自然中哪位大师的杰作(  )
A、海浪的搬运运用
B、风力的风化风蚀作用
C、冰川侵蚀和海水入侵
D、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是背斜
B、B处适合修建各种大型建筑
C、C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D、D处为背斜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  )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为
 
;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
 

(2)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百帕. 
A.30<P<31   B.39<P<40    C.40<P<41    D.44<P<45
(3)此时,西安吹
 
风.
(4)图中有两条虚线,请在其中一条虚线上用锋面符号绘出该地区的天气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相邻两条线的等压差为2 hPa,L为锋面且是图示中唯一能形成锋面的位置.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据中国天气网讯,热带风暴HARUNA2013年2月20日8时(北京时间)位于图中P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9级,读图回答5-6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大理岩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