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所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图示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①②两地 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 D.⑤⑥两地

【答案】

【1】C

【2】B

【解析】

【1】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判断,地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该区域属于东南信风带迎风坡,大西洋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加上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选C。

【2】属于非地带性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属于地带性热带雨林景观;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受安第斯山脉影响,地处西风带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非地带性荒漠景观;位于西风带迎风坡,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是地带性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西海岸为地中海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均为地带性景观。所以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

A. 北回归线上 B. 北极圈上 C. 南回归线上 D. 南极圈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We ______the difficulty together, but why didnt you call me?

A. should face B. might face

C. must have faced D. might have fac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问题:

【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平坦肥沃的平原 B.山麓和丘陵地带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2】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D.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是( )

A. 所有经线的长度皆相等;

B.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C. 所有的经线圈和纬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D. 45°纬线的长度是纬线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读北京通风廊道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北京通风廊道规划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盛行风向

B道路分布

C地形地势

D工业布局

【2】下列地理事物中,不适合布局在通风廊道中的是

A成片绿地

B高大建筑

C湖面水域

D城市道路

【3】通风廊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有

A彻底解决雾霾 B扩大城市规模

C提高城市地价 D改善城市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填表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两地的区域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2日,中老铁路老挝段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连接老挝首都万象与云南昆明的中老铁路老挝段磨丁至万象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段铁路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2015年12月19日中泰高铁合作项目曼谷至廊开奠放,预计明年5月实现项目全线开工建设。建成后可经老挝与中国境内铁路相连,直通中国云南省。

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自治区,年平均气温18--20,降水1600毫米,属边缘热带季风气候,夏秋雨热同季,冬春温凉干燥,是世界茶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自然资源,其树种为云南原生大叶种和阿萨姆种,分别是高端普洱茶和红茶的优质原料。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简图。

l分析缅甸将首都从沿海城市仰光迁到内陆城市内比都的原因。

2简述中老铁路、中泰高铁建设对云南的意义。

3简述果敢发展茶叶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针对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设想,日本积极支持,新加坡坚决反对,说明两国不同态度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