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雨季时,影响两地降水的分别是( )
A.西南季风、赤道低压 | B.西南季风、西南季风 |
C.赤道低压、赤道低压 | D.赤道低压、西南季风 |
A.云层 | B.洋流 |
C.地形、地势 | D.人类活动 |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仔细判读气候的柱状图。甲、乙两图中,最冷月气温都在15℃以上,都代表热带的气候。甲图中,降水集中在5—9月,月降水量大于200㎜的月份多于3个月,为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中,降水集中在11—3月,月降水量大于200㎜的月份少于3个月,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甲地雨季时,是受到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而乙地的降水,是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产生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小题2】年均温的差异,属于气候差异的一种表现,云层的厚薄往往是天气变化的因素之一,所以A错。甲、乙两地均位于大陆东岸且纬度相近,说明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接近,其所受的洋流性质接近,所以B错。地形、地势会明显影响年均温的大小,所以C对。人类活动的差异难以判断,所以D错。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左图示意我国南极四个考察站分布,右图是泰山站主楼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南极四个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濒临太平洋 |
B.泰山站风力最强 |
C.昆仑站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 |
D.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 B.热带稀疏草原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 D.热带雨林气候 |
A.伊斯兰文化圈 | B.南亚文化圈 |
C.东南亚文化圈 | D.非洲文化圈 |
A.茶叶 | B.锡矿 | C.石油 | D.咖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右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A.4 000米 | B.3 000米 | C.2 000米 | D.1 000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②距海近,降水丰富
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④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 |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
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地区一年中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D.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
A.自然带类型相同,都为热带雨林带 |
B.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C.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D.自然带类型不同,甲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地为热带雨林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鄂尔多斯地区昼越来越长的时段是
A.9月23日——次年3月21日 |
B.3月21日-9月23日 |
C.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 |
D.6月22日-12月22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依据图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上升 | B.城市数量增多 |
C.动物数量减少 | D.冰雪覆盖扩大 |
A.修筑水利工程 | B.控制大城市规模 |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