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企业在M地开采有色金属矿,分析若不合理开采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降低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一6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技术人才外流 B.生态环境恶化

C.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D.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26个城市。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中城市等级及服务职能叙述正确的是

A.体系复杂,等级较多 B.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市和南京市

C.杭州市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南京市 D.盐城与南通的等级相同

2.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全球一流的世界级城市群具备的独特优势区位条件有

A.经济最发达 B.城市化水平高

C.农业基础雄厚 D.人口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下图),图中四个箭头,能够正确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及“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排水设施过多,使绿化面积大大减少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D.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2.关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与“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模式都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 B.前者可增加城市大气降水

C.下雨时,后者的地表径流量更少 D.后者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2015年10月2日发布“黄金周”十大拥堵旅游景点,部分景点由于游客众多,“黄金周”已经变成“黄金粥”。

据图概括拥堵景点分布特征并提出解决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13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比,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

B.乙地区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

C.丙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

D.丁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

2.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雨带的推移 B.光照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土壤肥力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度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90~2010年,图示城市功能分区发生的变化是

A.主城区面积不断增大,工业区向郊区迁移

B.商业区等级提高,城市周围形成绿化带

C.工业区集中于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污染小

D.人口与用地规模扩大,出现新商业区和卫星城

2.图示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A.空城化 B.再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逆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暑期考试 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2月,蒙(自)河(口)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 D.资金条件

2.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 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 D.降低造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