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

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

2图中P、M、N三个箭头分别表示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答案】

1D

2B

【解析】

1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不强,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正确。故选D

2读图可知,P由太阳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M由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N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B对,故本题选B。

大气受热的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___。此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2)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淮安昼长为________

(3)Q地位于淮安的_________方向。该日,海南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面对_______方向观看,在南极长城站观看日落时,应面对________方向观看。

(4)若P点的经度为138°W,当日由P飞往淮安市的飞机走最近路线,是否会经过图甲中的Q点?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云南省耕地构成、地形构成及某年的农业产值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云南省优质耕地少的自然原因是( )

①气候炎热,蒸发量大②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贫乏③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④地处内陆,降水少⑤高原、山地面积广,宜农耕地少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

2图中信息表明,该年度云南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原因分别是( )

A.合理。农、林、牧、渔及特色农业齐全,利于发挥各类土地资源优势

B.合理。种植业比重大,利于扩大收益高的花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

C.不合理。云南草原植被极少,应大幅度减少畜牧业的比重

D.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林牧业比重小,与当地地形结构不相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水资源分布及数量B.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C.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D.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 下沉,热干 B. 上升,热湿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3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 常年炎热干燥 D. 常年温和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

(1)观众发现,迁徙的食草动物如斑马、野牛、角马等大多善于奔跑。请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的狮群最多。试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淖毛湖镇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具有冬季寒冷、春季多大风,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该地哈密瓜推迟到5月份种植。是全疆最大的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淖毛湖镇周边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哈密比,淖毛湖大风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率低 B. 受峡谷地形影响 C. 气温变化更大 D. 距冬季风源地近

2造成淖毛湖哈密瓜种植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A. 春季地温不足,成活率低 B. 春季气温回升慢,热量不足

C. 冬春风力太强,不利栽培 D. 冬春冰雪融化少,水源不足

3淖毛湖成为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夏季蒸发大,昼夜温差大 B. 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C. 冰川融水多,地下水充足 D. 晴天较多,光照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