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驶离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专用码头,搭载着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启程奔赴南极。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位于南极西部的长城站,奔赴位于南极东部的中山站,执行新一阶段的考察任务。读图回答:(11分)
1. 图中甲、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能正确表示西风漂流方向的是 。
2. 图中所示的是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_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___,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________方向。
3. 极地地区是研究极光的最好场所(尤其在极夜时期)。我国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
极夜时间最长的是 站。
4. 为了研究南极地区对流层顶的大气状况,科考人员在中山站释放了一个气球,该探空气球释放后到达的对流层顶高度比上海地区要低,这是什么原因?
。
5. 从2009年10月11日“雪龙”号驶离上海到11月22日考察船驶离长城站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此时上海的白昼比北京____(长,短),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______(大,小)。
6. 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事实为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____”学说提供了佐证。
1.丙 丙 2.长城站 长城站 偏南 3.昆仑站
4.因为南极地区地面比上海冷得多,几乎没有热空气上升,所以对流不旺盛,因而对流层顶比较低。
5. 向南 长 大 6.大陆漂移学说
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方向为顺时针,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方向也为顺时针。极地东风带风向向西,全球变暖使得南大洋浮冰界的范围变化趋势缩小。
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为零。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中长城站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根据地图可知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考察站是长城站。根据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坐标可知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偏南方。
第(3)题,当南极圈出现极夜时,纬度越高出现极夜天数越多。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因此出现极夜天数最多。
第(4)题,三圈环流中,高纬环流由于纬度较高,温度极低几乎没有热空气上升,所以对流不旺盛,因而对流层顶部比较低。
第(5)题,10月11日到11月22日期间,由于已过秋分日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运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所以上海比北京昼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北半球逐渐变小,上海纬度比北京低,所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大。
第(6)题,南极位于寒带,不具备煤炭的生成条件。在南极发现大量煤炭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佐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方向判断及大陆漂移学说。
点评:本题以南极地区来命题,联系到热点事件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考查范围广,难度较大。学生要学会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方法迁移到洋流和风带方向的判断,原理一样。明确地球自转、公转的相关知识及板块学说。解答时注意我国南极科考三个科考站的地理位置。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10月11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当地时间11月1日8时10分(北京时间11月1日4时10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结合图3(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回答下列各题。
“当地时间”是指
A.180°经线所在时间 B.东12时区的区时
C.西12时区的区时 D.东西十二区的区时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的位置在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右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雪龙号”出发时,全球位于11日的范围是( )
A.30°W向东到180° B.120°E向东到180°
C.30°W向西到180° D.120°E向西到180°
12.M处的洋流在图中的流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顺时针、暖流 B.顺时针、寒流
C.逆时针、暖流 D.逆时针、寒流
13.运用现代技术可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下列3S技术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运用GPS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利用GIS可对海洋风暴的数据进行分析
C.利用RS可判断海洋风暴的风力大小
D.RS可提供海洋风暴的三维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0月11日于上海启航,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于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7.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9年10月11日在上海启航,2010年4月10日返回上海。该次科考活动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重点对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进行了科学考察。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9年10月11日上午10时许,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此次考察为期约180天,拟定于次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材料二 此次前往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
(1)科考船从上海出发时,沿途海域此时多台风天气,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分)
(2)图中③点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3分)
(3)经过图中②点海域附近时,周围海域与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如右图所示,此时影响甲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乙处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双选题)(3分)
A.中山站盛行势力强劲的东北风 |
B.南极大陆终年严寒,最主要的原因是纬度高 |
C.此次科考期间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是研究极光的最佳时机 |
D.经过④海域时遇到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