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A. “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
B.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变缓
C.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
D.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黄赤交角增大为26°,那么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读2012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的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区中,产业转移的方向是
A. 甲向乙转移 B. 乙向丙转移 C. 丙向丁转移 D. 丁向乙转移
【2】不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A.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D. 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这一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材料二 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中位数(单位:岁)及变化
(1)简述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的特点。
(2)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此你有何合理建议?
(3)表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
【2】图中山脉
A. 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 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 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 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 河北省、山西省
C. 落叶林带、草原带 D. 外流区、内流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流位于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成都平原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 有雨水和常年性积雪融水补给 B. 有凌汛
C. 冬季断流 D. 含沙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是将广东省甲(_________)°N,113.1° E)、乙(24.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 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可以推测出
A. 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 B. 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
C. 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 D. 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2】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其他山地 相比,乙山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A. 纬度低,气温较高 B. 风力弱、局地多雾
C. 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 D. 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左图为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左图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左图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左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丙地(海拔2000米)和乙地(海拔525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 ;
(2)左图中丁地和甲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丁地和甲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3)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