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下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是人口的迁入地区,说明环境承载力大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B.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的改善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 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 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环境承载力大小由最缺乏的条件来决定,而不是由最丰富的条件决定。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环境人口承载力小,B对。A、C错。人口迁入,说明没有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不表示环境承载力大,D错。

2.根据图例分析,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加快西部大开发引起的,所以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A对。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交通条件的改善是促使人口迁移速度加快,迁移距离远的因素,B错。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中、西部移向东部,C错。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等地,四川是人口输出区,D错。

考点:环境承载力,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学安徽广德中学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 )

A.北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2.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有误的是( )

A.甲湖泊对丁河流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

B.乙湖泊属于咸水湖

C.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

D.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

3.以下为该小组对图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响的推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该海域的洋流属于风海流

B.与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C.该处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D.造成图示海岸处形成沙漠气候

4.丁河流沿岸四处中最易形成城市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四川遂宁二中高三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1分)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分析丙湖泊的形成原因?(4分)

(2)与乙地相比,甲地在图中所示季节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试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A三角洲(奥卡万戈三角洲)的形成过程。(6分)

材料三: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回答(4)题。

 

 

(4)此季节,图示陆地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请写出判断理由。(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四川遂宁二中高三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2.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四川资阳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读下面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分配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属                ,乙地的气候类型属                。(2分)

(2)甲、乙两地降水的主要差异是                         ,气温的主要差异是            。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4分)

(3)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甲地以                 为主,乙地以                为主。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四川资阳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5月11日深圳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累计降雨226毫米,暴雨期间,2500辆汽车被淹,约50处片区发生内涝,组团到深圳“看海”被网友竞相调侃。“暴雨致涝”问题再一次把公众舆论聚焦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身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次内涝的形成与下列人类活动无关的是

A.城市人工绿地面积增多,使地下水位上升

B.城市空气尘埃多,增加暴雨形成几率

C.城市“热岛效应”,使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D.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地表下渗能力弱。

2.面对城市内涝,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整治河道和排水管网

B.增加城市用水,防止雨水过多

C.增加排涝设施和调蓄能力

D.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出现了“民工荒”,其主要原因是

A.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

B.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西部、东北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C.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萧条,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D.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用工数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四川新津中学高三入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长春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下游几度断流,造成被誉为“沙漠神木”的胡杨林大片枯死,现在塔河两岸恢复的绿色生命得益于塔里木河输水工程,即便这样,水依然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塔克拉玛干地区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3500毫米之间,是世界上年降雨量最少的干旱地区之一,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处在风沙中。

 

 

(1)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的原因。(4分)

(2)简述该地区大规模种植棉花和西红柿且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4分)

(3)你认为在炎炎的夏日塔里木河沿岸绿洲的人们大多希望晴朗天气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6分)

(4)列举干旱的气候对本区地理环境(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白城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11月,吉林省松原地区发生罕见的群发性地震,为了快捷而准确监测,及时了解松原地区的受灾状况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