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区——行政因素
B. 商业区——经济因素
C. 住宅区——环境因素
D. 科教区——历史因素
2.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右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A.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 地处内陆,水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 地理环境“干、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 虽然是人口迁入的地区,但环境承载力仍小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城市化推进引起的
B. 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
D.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初,石家庄只是一个小村庄。到1999年,石家庄已成为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铁路枢纽,也发展成为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事实说明了
A. 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 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C.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不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D. 能否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看交通发达与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建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年龄人口与劳动力年龄人口数之比。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读某国1950—2050年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1.若不考虑人口迁移,则该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儿童人口数量相等的时间大致是( )
A. 1960年 B. 2007年
C. 2012年 D. 2018年
2.若该国为了在短时间内降低抚养比,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育率
B. 放宽雇佣海外移民劳动力的限制
C. 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D. 加大人口普查力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建瓯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B、C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相同 B. 冬季盛行风的风向相同
C. 河流汛期相同 D. 自然带相同
2.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 B. B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A、B两地自然带相同 D. 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全国人口总数位居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单位
1.图中五个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 豫 B. 鲁 C. 粤 D. 川
2.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导致广东取代河南成为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外来人口数量增多 ③工业发达,城镇密集 ④人口素质高,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② B.①
C.④ D.③
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
A.1970年 B.1910年
C. 2010年 D.2005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