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气压带A、G分别是
 
 
.风带D是
 

(2)图中H代表三圈环流中的
 
环流圈.
(3)极锋是由
 
风与
 
风在南北纬60°相遇形成的.
(4)各气压带中,由于冷热原因形成的有
 
 
(用字母表示).
(5)南半球的西风带气流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正南风.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专题: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风带内风向,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读图分析可确定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西风带,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F为极地东风带,G为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条件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动力条件形成的.进而判断极锋的形成,风带内的风向等.
解答: 解:(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读图分析,图中A位于赤道,是赤道低气压带,G位于极地地区,是极地高气压带,D位于中纬度,是西风带.
(2)图中三圈环流中,H环流发生在赤道和30°之间,是低纬环流.
(3)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西风带内近地面风)与来自高纬度的冷干气流(极地东风带内的近地面风)在南北纬60度附近相遇,形成极锋,冷干气流在下,暖湿气流轻被抬升,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4)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因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是热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的运动形成的,是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图中AG是由于冷热原因形成的.
(5)南半球的西风带气流的风向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自北向南),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左偏形成了西北风.
故答案为:
(1)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西风带
(2)低纬
(3)盛行西  极地东北
(4)A  G
(5)C
点评:本题属于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查,学生能够理解原理和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此时东八区为12月22日5时(  )
A、东八区全部在夜半球范围内
B、东八区全部在昼半球范围内
C、东八区全部在新日期范围内
D、东八区全部在旧日期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热带风暴过境时,某观测站观测到的风向变化为东南→东北→西北,则该热带风暴的移动路径可能为(  )
A、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B、先向西南再转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转向西北
D、先向西北再转向西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示时刻,赤道上东、西半球昼弧范围的比例是(  )
A、11:1B、1:11
C、17:1D、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甲地位置与当日下列城市白昼较长的叙述正确是(  )
A、北半球,悉尼
B、北半球,莫斯科
C、南半球,悉尼
D、南半球,莫斯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
 
,其成因是
 
.据图1、图2,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
 
,F是
 

(2)当图1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3)图3是图1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图示意图.读图1、图3,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4)图1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5)图4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2、图4,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

(6)指出图2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气压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3年11月8日10时,台风“海燕”的中心位于11.2°N、124°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重创菲律宾.回答第9、10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两坡的雪线高度相差约为(  )
A、200mB、500m
C、3700mD、39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