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2.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干旱少雨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3.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疆某中学生暑假去旅游,这是学生旅游日记中的一段话: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读图完成下题。
1.学生去旅游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气候差异 B.南北物产差异
C.饮食习惯不同 D.食用盐种类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04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位于亚洲 B.德国人口增长数量大于英国
C.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高 D.发达国家人口密度普遍较小
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领土面积更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人口总数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因为它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地图,此时一艘轮船正如图方向逆水航行。
(1)判断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并解释该风向的成因。(6分)
(2)(原创)在图中竖线处画出索马里洋流的流向并标注寒暖流性质。(4分)
(3)(原创)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苏门答腊岛多火山的原因。(6分)
(4)(原创)判断苏门答腊岛的气候类型,描述该地的河流特征。(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中大圆表示晨昏圈,圈内太阳高度角为正值, N表示北极点,F表示晨昏圈上的一点。若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北京时间为10:00,图乙为此时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状况。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题。
1.图乙中,与北京此日的昼夜长短状况基本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原创)图乙中①②③④地按纬度值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3.(原创)该日重庆(30° N, 106°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60° B.70° C.80° D.90°
4.(原创)该日之后,FN的距离变长,关于重庆昼夜长短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短
C.昼渐短、夜渐长 D.昼渐长、夜渐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甲为天山,乙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D坡的坡向(南坡或北坡)及其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6分)
(2)分析B坡雪线较低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高二下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下题。
1.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导致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应该是( )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一中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下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 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中心O地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生态用水紧张
C.森林面积锐减 D.土地荒漠化
3.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B.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C.重心从0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D.重心从0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