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地膜覆盖有保温、湿、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地膜覆盖保温、湿、土作用最迫切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D

试题分析:地膜覆盖有保温、湿、土等作用,热量条件差、降水少、土壤贫瘠的区域最需要地膜覆盖,相比较而言,我国西北地区温差大、降水少、土壤贫瘠,所以成为地膜覆盖最迫切地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3 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 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 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小题2: 2003 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C.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5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A.发达的工业国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小题2: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小题3: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20分)读新疆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市场有各种新鲜海产品供应,主要得益于哪些条件。(4分)
(2)B处最有可能的地质构造类型是什么,简评该地开发矿产资源的条件。(10分)
(3)分析新疆水稻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中图A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B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
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6分)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2分)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B,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
            ,理由是                  。  ( 6分)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2分)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试着指出流水作用对图示南部地区地表形态的影响。(4分)
(2)请试着分析图示区域南部地区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14分)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               地区。(2分)
(2)“湖广熟,天下足”,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分)
(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          。(4分)
(4)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不同年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小麦出口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A.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 
B.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
C.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
D.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
小题2:下列关于甲、乙、丙小麦出口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国2002年小麦出口量突然下降
B.乙国小麦出口量上升是由于生态退耕
C.丙国小麦出口量逐年增加
D.甲、乙、丙都是世界著名小麦出口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