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图甲、乙分别是我国华北、西北两区域航拍地面图,请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小题1】图甲是当地的人文景观之一。产生这一景观是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中_______的结果。

A.气候B.水文C.地貌D.土壤
【小题2】图乙景观反映了当地
A.具有较湿润的气候
B.流水作用较强烈
C.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D.野生植物的叶子一般具细小的特征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甲为梯田景观,是当地的人文景观之一,产生这一景观是人类改变了自然环境中地貌的结果,而不是改变气候、水文和土壤。
【小题2】图乙景观为西北地区的景观,反映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为减少水分的蒸发,野生植物的叶子一般具细小的特征,风力作用较强烈,不适宜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的差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蓝水足迹指人类消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灰水足迹指受人类影响而被污染的水资源量。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读图可知,下列国家的灰水足迹占本国水足迹比重最大的是

A.日本 B.越南 C.菲律宾 D.印度
【小题2】我国降低因工业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大保护环境的执法力度
②关停耗水量大的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工业用水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O区在我国没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A-B-F-E B.P-J-F-D C.A-G-F-D D.D-E-L-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卫星云图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应该是

A.冷锋 B.暖锋 C.低压 D.高压 
【小题2】获取该云图照片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GIS和GP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现象  ④产业转移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小题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 地
468. 7
草 地
58. 8
盐碱地
32. 1
耕 地
16. 6
沼泽地
10. 7
建设用地
1. 4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气旋和反气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反气旋的影响下的天气多为阴雨
B.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下降
C.南半球反气旋空气流动方向呈顺时针
D.北半球的气旋空气流动方向呈逆时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

A.南京与宁波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基础设施网络是由铁路和河道构成 
【小题2】 该区域:
A.农业现代化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镇体系的建设目的是扩大上海城市规模 
D.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都依靠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