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别不断扩大
B.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别扩大
C.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有显著差别
D.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该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虚假城市化”现象明显
C.图示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大量供应国际市场
D.该图所示的河流流量大,每年定期泛滥,给中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温州市白鹿外国语高级中学2010年第二次高中会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5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2分)
⑶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15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___曲线。(1分)
⑷简述A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分)
⑸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是 。(多选,2分)
A.D石油化工城 | B.G钢铁工业城 |
C.B纺织工业城 | D.F微电子工业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八校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该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虚假城市化”现象明显
C.图示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大量供应国际市场
D.该图所示的河流流量大,每年定期泛滥,给中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地表沉积物质组成的分布特点,指出黄土高原与黄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A、B两地黄土厚度分布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分析图中C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4)D处附近有一处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2009年1月18日凌晨,该景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汛,结合它附近某城市的相关天气资料(见下表),简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它对该处旅游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D点附近某城市部分日期的天气资料(2009年)
日期 | 1月12日 | 1月13日 | 1月14日 | 1月15日 | 1月16日 | 1月17日 | 1月18日 |
温度 | -14~0℃ | -13~1℃ | -13~2℃ | -10~4℃ | -10~4℃ | -8~5℃ | -9~2℃ |
(5)分析E城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的趋势。
(2)该城市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城市在“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征用城郊农村土地,逐步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故称为“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收入微薄,只能聚居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改造中,有观点认为应拆除重建,而有观点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