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总人口4339人(2017年),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这里年降水量在2932-4000毫米之间,一年约300天是雨天。山顶与江边山脚的气温相差很大,兼有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河谷地带年均气温16℃,一月均温9.8℃,七月均温22.4℃(贵阳7月均温约23℃),无霜期达280多天。森林覆盖率93%,境内有1500多种动植物。近些年来,独龙江乡在沿河山谷坡地大力发展草果(植株矮)种植,获得良好效益,至2018年,全乡整体脱贫。
(1)分析独龙江乡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当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据材料推测草果的生长习性。
【答案】(1)当地纬度低、地处河谷,北有高山阻挡冬季风或寒潮,所以冬季气温较高;全年雨日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河谷夏季温和;故无霜期长;地处西南地区离印度洋近,山地南北走向,偏南气流携带海洋水汽深入,带来丰沛的降水或雨日多;地形复杂,包含山地、河谷等,垂直高差大,所以气温出现寒、温、热带。(任选4点)
(2)当地纬度低,西南季风影响强烈,水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地形坡向和坡度、高度引起水热组合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高,适合多种动植物如附生植物生长、微生物生存;地形闭塞,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低或人口少,人类影响小,故多样性好。(任选4点)
(3)当地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所以草果喜温和湿润;当地雨日多光照不足,且草果植株矮,有林木遮挡,所以喜避光或耐阴;坡地上发展,所以喜排水通畅。(任选3点)
【解析】
(1)分析独龙江乡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地处于低纬地区,位于河谷,海拔低,再加上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风或寒潮,所以冬季气温较高;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离印度洋近,周围山地大多南北走向,夏季偏南气流携带印度洋水汽深入,受地形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全年降水日多;全年降雨日多、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河谷夏季温和;冬季温度较高,夏季温和,故无霜期长;根据材料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可知,独龙乡地形复杂,包含山地、河谷等,垂直高差大,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所以气温出现寒、温、热带。
(2)影响该地区生物物种多样的自然原因可从纬度位置、水热条件和地形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当地纬度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水热资源丰富,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海拔高,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地形坡向、坡度、高度引起水热组合、土壤状况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多种动植物能找到适宜生存的环境;据材料可知森林覆盖率高,适合多种动植物如附生植物生长、微生物生存。人为原因主要考虑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根据材料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可知,地形闭塞,全乡2018年整体脱贫说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低,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对环境的破坏少,故生物多样性好。
(3)根据材料“河谷地带年均气温16℃,一月均温9.8℃,七月均温22.4℃(贵阳7月均温约23℃),无霜期达280多天”可知,当地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所以草果喜温和湿润;根据材料“这里年降水量在2932-4000毫米之间,一年约300天是雨天”当地雨日多,光照不足,且草果植株矮,有林木遮挡,所以喜避光或耐阴;根据材料“独龙江乡在沿河山谷坡地大力发展草果”,所以草果喜排水通畅。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材料一 蝗虫、俗称蚂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此次的沙漠蝗虫主要聚集于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飞行能力强、食量大。2019年12月,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此次蝗灾已渡过红海进入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国可谓仅一步之遥。
材料二 非洲蝗虫及迁徙路线图
(1)结合材料,阐述此次蝗灾对中国影响小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应对蝗灾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水源 D.经济发展水平
【2】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①水能非常丰富,其河谷地区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
B.河流②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
C.两条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
D.降水是两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3】关于两图的农牧业地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绿洲种植业,山区畜牧业 B.B地是河谷种植业,草原畜牧业
C.两地都是灌溉种植业,绿洲畜牧业 D.A地是河谷种植业,高原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草原产于墨西哥东南部,是多年生热带藤本植物。适合在炎热、潮湿且有一定遮阴的环境下生长。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主要靠长鼻蜂授粉。从授粉到成熟,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香草内含170多种芳香成分及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香韵独特、芳馥宜人,是一种名贵的绿色天然香料,素有“天然香料皇后”的美称。
下图中甲区域的香草主要靠人工授粉,是目前世界公认品质最佳、数量最稳定的香草产地,被称为“香草之都”,甲区域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人口主要从事香草种植。在全球市场上,80%以上的香草产自该岛。
(1)分析地形对该岛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根据材料试分析甲区域成为香草之都的主要原因。
(3)随着国际市场香草价格的持续上涨,近几年该区域的农民开始扩大香草的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请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观潮的游客挤满海塘。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钱塘江大潮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B.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
C.每年中秋节前后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
D.“晚日浮沉急浪中”描写的海水涨落现象,即为“潮”
【2】下列人类活动利用潮汐特点进行的有( )
①发展海水养殖 ②建设潮汐电站 ③研究海冰淡化 ④选择远洋航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少子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儿童数量减少的现象。0~14岁人口比重低于15%,标志着进入“超少子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且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少子化”和“老龄化”合称“少子老龄化”。读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布表。
完成下列小题。
【1】据表可知,“少子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是
A.甲、丙B.甲、丁
C.乙、丙D.乙、丁
【2】乙国
A.目前为高高低模式B.与我国人口现状相似
C.人口年龄结构合理D.面临就学就业压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从①、④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提示:可从地貌景观特征、环境特点、区域位置中任意两方面说明即可)
(2)人们常用形容②地的地表特征,请你对该地地貌形成原因进行正确的排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填字母)。
a.冬季盛行西北风b.风力减弱、风沙沉积c.沙漠提供物质来源d.秦岭、太行山脉的阻挡e.流水侵蚀作用
(3)③地和P地共同的地貌景观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由此推断两处地貌的分布、成因是相同的。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图为2019年11月17日某时刻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刻,甲天气系统控制区域为( )
A.晴朗无云天气B.多云阴雨天气
C.狂风暴雨天气D.大雪纷飞天气
【2】此时刻,图2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3】仅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甲天气系统未来12小时内一般会移向(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