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2)从自然因素角度考虑,乙图中B地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6分)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4分)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 (热量条件较差)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3)热量条件优越;科技水平较高。(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区域是洞庭湖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是东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所以两地农产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2)乙图中B平原是三江平原,这里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所以低温或热量条件较差是主要限制因素。 解决低温,热量不足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3)洞庭湖平原比东北平原纬度低,热量条件优越,作物可以一年两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洞庭湖平原地区,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生产技术,科技水平较高。 东北平原过去有“北大荒”的称号,是建国后才开发出来的,生产技术水平、科技水平较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新疆最著名的古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材料二 甲、乙两图为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 “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6分)材料二甲图所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此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2)(2分)简述甲区域地形特征                                           ,A处的地貌类型为                    
(3)(2分)阅读材料二中乙图,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4)(6分)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两岛屿甲位于乙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4分)
(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________。(2分)
(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1分)(  )
A.230千米B.100千米
C.270千米D.200千米
(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两图中③、④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A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
A.A河段附近农耕区农业用水最大
B.A河段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
C.B河段支流多,A河段支流少
D.B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A河段
小题2: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乙以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都以荒漠化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32分)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下列表格(每格限填一项)。(18分)

(2)“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简述其棉花生产的主要有利自然因素。(8分)
(3) ①与②相比,①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在气候方面的优势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青藏高原的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目前正发生的环境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的环境变化是(   )
①珠穆朗玛峰雪线下降                   ②多年冻土融化加深
③部分湖泊面积扩大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升高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   )
A.地质灾害的关联性B.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C.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题3:随着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将来有可能出现(   )
A.1月份0 ℃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海南岛的面积比现在要大
C.某些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我国暖温带将向南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江南丘陵C.云贵高原D.青藏地区
小题2:图中M时期
A.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较低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地下水水位高
C.受台风影响,降水多,地下水水位高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全囯有名的产盐地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运城盐池湖水盐度高的原因,关系不大的是
A.为内流湖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湖底有较厚的盐矿
小题2:图示区域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