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 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图中C是指三大江河中的___。(4分)
(2) 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6分)
(3) 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12分)
(1)乙 澜沧江(4分)
(2)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和地下水任写一点即可)(6分)
(3)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12分)
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
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三江源”区域为背景,考查了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水资源的形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1)题,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的甲、乙、丙三条山脉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图中A、B、C三条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即“三江源”中所说的“三江”。
(2)题,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词:“水”和“塔”,这是解答该问题的两个方面。青海省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主要水源地,联系该区域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河流补给水源广,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解答本题。
(3)题,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产生原因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展开,自然原因主要从时空分布不均入手。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我国城市”,其角度要求从全国层面、宏观角度探讨问题,不要出现径流量小,水资源不足等说法,不能把北方城市的个性原因推及南方城市。同样下面的问题是从“青海省”的角度保护中华水塔的有效举措要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中国水源地的要求,特别突出涵养水源、防止污染等措施。
考点:
1、“三江源”地区的山河分布。2、水源补给、水资源问题及措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基本的地图识记,考查了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尤其注意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层面,具体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得到训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提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省简图上甲、乙、丙三列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_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河________;B河________。
3.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山仑脉”的是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黄河、长江和______.(2分)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1分)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一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B河:_____.(2分)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1分)
原因:(2分)
举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 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 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 ;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 、 和 。(4分)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3分)
(3)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2分)
原因: (3分)
举措: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 ;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 、 和 。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原因:
举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