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06江苏高考,33)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1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2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图2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 煤炭 钢铁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1)评价攀枝花发展钢铁的区位条件,或评价某地发展的区位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考虑。除非题目要求中特别注明是评价有利方面或限制因素(不利方面)。攀枝花被称为“西南钢城”,有利方面区位因素很多,如煤、铁矿丰富,接近水电站,位于长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水源丰富,邻成昆线,水陆交通方便,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不利方面主要是地处山区,平地少,不利于钢铁工业布局。

(2)认真分析生产流程模式图,确定各字母代表的意义。

(3)钢铁工业对环境污染很大,此生产流程模式图减轻了环境污染,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4)有色金属冶炼需耗费大量电能,而此处地形起伏大,水能特别丰富;同时此地区铜矿资源丰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6江苏高考,25)(双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2006江苏高考,26)(双选题)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6江苏高考,27~28)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扶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6江苏高考,27~28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年龄段(岁)

0~14

15~1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6江苏高考,18~20)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1)~(3)题。

(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3)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6江苏高考,11~12)下图是“某地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