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农业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农业区是


  1.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2. B.
    东北地区
  3. C.
    华北平原地区
  4. D.
    西北内陆地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13

我国农业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农业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西北内陆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目标检测高一地理 题型:013

我国农业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农业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西北内陆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本溪县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材料三 下图中的河南省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下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55―2006年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总体趋势为           ,主要原因有              。(双项选择)

A.人口总量下降    B.耕地面积减少     C.水利设施建设   D.农业科技发展

(2)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         ,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地质灾害频繁    B.全球气温变暖     C.夏季风强弱不定   D.冬季低温严重

(3)材料一有两个波幅变化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波幅大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4)依据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两大趋势分别是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