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深秋一早春季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气的吸收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尘埃较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A省、B省简图。
材料二 A、B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省份 | 年度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 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
B省 | 1980 | 249 | 33.2 | 41.1 | 25.7 | 70.6 | 17.2 | 12.2 | 480 |
2005 | 21701 | 6.3 | 49.5 | 44.2 | 32.0 | 39.7 | 28.3 | 23603 | |
A省 | 1980 | 192 | 42.3 | 40.2 | 17.5 | 77.0 | 14.1 | 8.9 | 365 |
2005 | 6473 | 19.4 | 40.2 | 40.4 | 48.6 | 21.5 | 29.9 | 9616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2006年)
(1)比较A、B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2分)
(2)针对图中甲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5分)
(3)图中乙地区传统的“桑基鱼塘”已逐渐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而近年来“杂基鱼塘”也在不断减少。试分别说出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4)依据材料二,比较A、B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有( )
A、西经21°,纬度0° B、经度0°,北纬26°
C、东经165°,北纬17° D、西经19°,南纬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气压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
C.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41—42题
41、图示海域位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2、洋流L属于( )
A、自西向东流的暖流
B、自东向西流的暖流
C、自东向西流的寒流
D、自西向东流的寒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番茄遥感识别是番茄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南疆地区不同日期番茄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盛蕾期最不容易将番茄玉米识别出来的波段是
A.蓝波段 绿波段 B.绿波段 近红外波段
C.红波段 绿波段 D.蓝波段 近红外波段
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①城市交通流量 ②洪涝淹没区 ③森林过火区 ④ 某地区人均GDP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