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某区域提出建设以X城市为核心,X和T两城市连线为发展主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规划中,X城将建设为重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旅游目的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蔬菜生产基地迁移到T城。

材料二  T和X两城市气候资料

城市
月份
1w.w.*w.k.&s.5*u.c.om
4
7
10
T
气温℃
—2
12.6
22.8
11
降水mm
5.1
38
84.6
47.1
X
气温℃
—0.1
14.7
26.6
13.9
降水mm
6.9
43.0
98.6
59.9
(1)比较T和X两城市气候特征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X城所在地形区主要形成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主轴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4)分析X城选择T城作为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1)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不同点:x市年均温高于T市,年降水量高于T市。
原因:X较T,地势低气温高,距海近夏季风影响大,海洋性强,降水多
[解析]先定位,再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2)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泥沙淤积(形成渭河平原)
(3)
①地处东西延伸的河流谷地,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②河流自西向东;
③交通上铁路和高速公路沟通东西,联接南北;
④人口、城市较密集,辐射作用强。
(4)
X城:劳动力价格、地价较高;
T城:①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⑤劳动力价格、地价较低;⑥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X城相连,便于把蔬菜运往X城。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某区域提出建设以X城市为核心,X和T两城市连线为发展主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规划中,X城将建设为重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旅游目的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把蔬菜生产基地迁移到T城。

材料二  T和X两城市气候资料

城市

月份

1w.w.*w.k.&s.5*u.c.om

4

7

10

Tw.w.*w.k.&s.5*u.c.om

气温℃

—2

12.6

22.8

11

降水mm

5.1

38

84.6

47.1

X

气温℃

—0.1

14.7

26.6

13.9

降水mm

6.9

43.0

98.6

59.9

(1)比较T和X两城市气候特征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X城所在地形区主要形成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主轴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4)分析X城选择T城作为蔬菜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据报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去年12月26日13时45分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图中丙附近)执行护航任务。
材料二 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1)据图分析索马里海域(丙附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4分)
(2)根据材料简述维多利亚湖盆和Edward湖盆的成因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入围事件一:鄱阳湖“干渴”成蓼子花海? 114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偏小32%。蓼子草花迅速进入盛花期,出现百年不遇的花海奇观

入围事件二:暴雨致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出现1999年以来最大洪涝灾害

材料二

1 20138月全国高温区预报图???????

2鄱阳湖区域图??

1)对比图1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6分)

2)分析冬季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的原因(8分)

3)专家认为,鄱阳湖的干旱和东北的洪涝与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有关。试从积雪冰川的减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读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6分)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